美国电动车大厂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最近制定新目标,未来几年将让下一代电动车生产成本削减50%。这将进一步扩大特斯拉的成本优势,但也让试图追赶特斯拉的车厂更加头痛。中国台湾供应链则是半观望、半调整。观望的是,业者指出,还是以获利为最主要考量,至于调整,就是改变自家产品策略,未来不会只服务一家车厂。
分析师估算,相较于对手生产的电动车,特斯拉最畅销的车型已拥有数千美元的成本优势,而这些竞争者一直在努力缩小这方面的差距。
马斯克日前说:有一条明确的道路可以制造出一款尺寸较小的车,生产成本和难度大约是Model 3的一半。
这番说法重申了特斯拉在投资人日活动强调的一项目标。特斯拉高管计划借由结合垂直整合、工厂自动化、减少零部件等方式削减成本。
马斯克没有提到具体数字,也没说明这款更小、更便宜的车何时亮相,他过去也曾定下雄心勃勃目标,却都未实现。
但分析师表示,这些成本削减举措,有助于特斯拉推出一款承诺已久、售价2.5万美元的电动车,同时又不损及特斯拉领先业界的二位数百分比利润率。
对于特斯拉的成本大砍策略,多家从业者暗暗叫苦,多数不愿特别给予太多评论,仅表示,那就有赚再做吧。
业内表示,中国台湾车厂这样相对消极的态度,隐含寻求其他出路的契机,后续也可能引发供应链移转效应,中国台湾供应链不再只为特定厂家服务。
业内人士评析,国际电动车厂已经进入中美角力与百家争鸣的时代,进一步说,愈来愈多的电动车厂,其供应链需求也愈来愈多元,对于供应链业者来说,可以发展的空间也相当大,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不必单恋一枝花,未来的供应链业者,不会单独靠一家车厂。
马斯克也正带给传统车厂压力。投资人已在怀疑传统车厂与特斯拉相竞争的能力。
Wolfe研究公司分析师拉奇在2月的一场会议,向福特首席执行官法利表示,在接受Wolfe调查的100名投资人中,92%认为传统车厂的成本控制比不过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