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了超过900颗新脉冲星,其中包括120余颗双星脉冲星、170余颗毫秒脉冲星以及80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这一发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位于贵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017年10月,这座令人瞩目的天文设施宣布发现了首批新脉冲星,标志着中国在利用自主研制的射电望远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国家天文台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团队发现了900余颗新脉冲星中的650余颗。项目负责人韩金林指出,从人类首次发现脉冲星到FAST发现的50多年间,全球共发现不到3000颗脉冲星。而“中国天眼”仅在短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是同期其他望远镜发现数量的3倍以上。这些新发现中,大多数是其他望远镜无法探测到的暗弱脉冲星,其中包括双星脉冲星、毫秒脉冲星以及偶发脉冲星。
脉冲星对于人类的星际旅行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如同宇宙中的“灯塔”,每颗脉冲星都有独特的脉冲信号和稳定的转动频率。因此,它们可以作为星际旅行中的“宇宙坐标系”,为人类提供导航。
“中国天眼”有重大突破,如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发现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等,中国在探索宇宙奥秘方面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加。目前,FAST每年的观测时间已稳定在5300小时左右,为持续产出科研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