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愈多愈赔钱?AI热要让科技巨头获利还很难

来源:网界网 | 2023-10-10 17:42:24

  华尔街日报说,科技公司现在都在标榜新人工智能(AI)技术,不过他们还没找到AI相关产品要如何创造获利的方法。

  生成式AI工具还未经实证,同时运作成本相当高:要有搭载着昂贵芯片的强大服务器,耗费许多电力。 微软、谷歌、Adobe等科技公司投资在AI时,都在试验产品怎么做、该如何营销、怎么定价等一系列的策略。

  知情人士向华尔街日报透露,微软第一波生成式AI产品中的GitHub Copilot服务仍在亏钱。 微软和谷歌现在都对他们的软件产品发表了新的AI升级服务,价格因而跟着调高。 Zoom有时会使用自行研发的简单版AI,来降低成本。 Adobe等公司对使用具AI功能的服务设下每月使用上限,收费依使用量来计算。

  亚马逊云端服务公司AWS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提到他在和许多客户聊时发现,客户对于利用部分AI模型所要花的高成本并不满意。 微软企业策略主管Chris Young认为,企业与消费者需要时间来了解自己想要怎样使用AI,然后理出愿意为相关服务付多少钱。 Young说:我们显然现在站的位置是,需要由兴奋和兴趣这个层级,转换到真正的采纳应用。

  华尔街日报分析,AI如果要做成一套标准化的软件,通常难有经济规模,因为每一道提问,AI都需要密集、新一轮的运算。 于是,愈多人使用该AI产品的话,要建构的基础架构就会更加昂贵。 所以,如果提供AI服务的公司想要对客户收取一个统一固定的费用的话,已经很可能预告就是会亏本。

  来看微软以合作伙伴OpenAI的技术所发表的GitHub Copilot服务,这服务协助程序员创造、修正或翻译编码,推出后颇受市场欢迎,超过150万人使用过。 可是由于服务的营运成本太高,据了解GitHub Copilot还一直处于赔钱状态。

  微软对使用这个AI助理服务的个人,收取月费10美元,了解数据的消息来源告诉华尔街日报,今年初期推出的几个月,每位用户平均让微软每月损失逾20美元,有些用户的成本高达每月80美元。 也就是客户愈多,就愈赔钱。

  微软和GitHub没有回应华尔街日报此一AI服务有没有赚钱的询问。 现在业界调整收费方式,多以基本费依固定收费标准,一定用量或高阶运用,再依使用量或使用的服务等级另外计费。

  AI服务成本会如此高的一个原因是採用了最犟大的AI模型,微软的例子,就用了最新版本的AI软体GPT-4,这是市场目前最贵最大的AI模型。用它来帮忙摘要email,其实有点像用蓝宝坚尼超跑来送披萨。

  知情人士说,微软在它的Bing搜寻引擎就试着使用没那么犟大、成本较低的AI软体,这种软体可以Meta平台上的开源资源来建构。专事科技新闻报导的The Information稍早也报导了,微软的Bing考虑用其他的AI工具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