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周三(24日)公布上季财报,总裁卢伟冰等小米高层在法说会中,透露了公司在造芯、造车和人工智能(AI)方面的最新进展。
小米第1季营收595亿元,年减18.9%,略高于分析师预估的599.1亿元,第1季经调整净利为32亿元,年增13%,季增121%,高于市场预估的30亿元。
电动车:进度符合或略超越预期
卢伟冰表示,造车进展顺利,关于明年上半年上市的规划,目前进度为符合或略超过预期。 小米汽车今年还将按计划进行冬测和夏测。
卢伟冰透露,小米第1季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费用约为11亿元。
AI:不做通用大模型
对于今年炙手可热的 AI 大模型,小米创办人雷军曾在微博透露一些动态,引发各界关注。
雷军表示,小米在Al领域已经耕耘多年,有Al实验室、小爱同学、自动驾驶等团队。 对于大模型,小米当然会全力以赴,目前正在研发一些有趣的技术和产品,等准备就绪再向大家展示。
卢伟冰则在电话会议中透露更多讯息。 他表示,小米从 2017 年开始投入 AI,几年前计划打造小米电动车的时候,工作人员基本上就来自 AI 团队。 今年4月,小米正式成立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目前团队总人数超过1200人,相关业务包括小爱、自动驾驶等。
卢伟冰说:我们不会像OpenAI那样去做通用大模型,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 他表示,小米会积极拥抱 AI,与现有业务深入结合,提高智能化水平。
截至今年3月31日,小米AIoT平台连接的IoT设备(不含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29.2%至6.18亿; 拥有5件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人数,则年增29.6%至1230万。
卢伟冰表示,小米未来将不断开发AI相关的使用情境,发挥技术优势,并以开放的态度与合作伙伴开拓更多机会。
小米首席财务官林世伟补充说,小米做AI还有一个打法就是投资,会持续关注AI领域的投资机会。
造芯:打持久战
作为少数自行研发芯片的手机厂商之一,小米造芯进展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OPPO 无预警关闭旗下芯片设计公司哲库科技(ZEKU)之后,市场更加担心小米芯片业务的成长状况。
卢伟冰说,小米明白芯片投资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会遵循芯片产业发展规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准备长期奋斗10年、20年。
据悉,小米的自研芯片现阶段专注在提升用户体验相关的核心领域,如影像、充电和电池管理等。 目前小米已推出图像处理芯片澎湃C1C2、充电芯片澎湃 P1和电池管理芯片G1。
手机:进军高端市场有初步成效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今年需求受到打压,反映消费信心不足、购买力疲软等因素,根据TechInsights统计,中国今年第1季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250万台,同比下降13.1%,季减12.1%。
Canalys 数据显示,小米第1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为3040万支,市占率11.3%。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50亿元,毛利率为11.2%,季比提升3.1个百分点。
在中高阶市场,小米第1季在中国智能手机4000-5000元价位的Android厂商中排名第一,市占率年增至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