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纯电动汽车(EV)市场上,中国的存在感正在提高。 中国在全球纯电动汽车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5年内扩大至8倍。 迅速增产低价纯电动汽车的比亚迪等起到拉动作用。 在中国被指出国内消费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车企今后有可能对作为日本汽车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东南亚增加出口。
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出口中的占比达到35%。 中国在2018年仅占4.2%,5年来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曾是电动汽车最大出口国的日本(占比24.5%)在2022年降至9.3%,甚至低于美国和欧洲。
2022年在中国制造并出口到欧洲的NEV(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中,4成是比亚迪等中国品牌的汽车。
中国厂商作为出口目的地瞄准的是欧洲。 东风汽车集团将在北欧等市场增加出口旗下纯电动车品牌岚图。 2月,开始向以色列出口纯电动SUV 'FREE'。 6月下旬决定向荷兰、丹麦、芬兰出口。 今后还计划出口到瑞士和冰岛。
东风以2022年6月开始向挪威出口为开端,致力于在欧洲销售纯电动汽车。 目前,东风在挪威拥有约10个展厅。 彰显出水墨画等主打中国历史和文化元素的品牌形象,与欧美厂商形成差异。
欧洲在引擎汽车领域作为出口国的存在感很高,但在电动汽车领域,正在转变为净进口国。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1~6月面向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出口约达35万辆,相当于2023年上半年在欧洲销售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合计销量的25%。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在欧盟(EU)圈内,比利时为13万辆,数量最多。 比利时拥有欧洲最大的汽车卸货港,已成为对欧洲出口的中转站。
中国的汽车出口量今后继续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7月的CPI同比下降0.3%,2年零5月来首次下降,消费下滑的趋势明显。 房地产不景气也有可能拖累消费。
另一方面,在中国内需萎缩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一直通过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今后,如果中国产能过剩、部分汽车用于出口,将导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下跌。 在日本汽车的主要出口市场——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如果中国汽车增加,有可能导致日本汽车的出口竞争力下降。
美国标普全球预测称,日本车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2020年为30%左右,到2030年将降至不足26%。 日本车企在电动化方面落后,未能在出口市场提升竞争力。 标普全球的西本真敏表示,在(日本)内需下滑的情况下,出口一直支撑着日本的汽车生产,但今后有必要考虑国内生产下降的风险。